|
達文西, 最後的晚餐, 15 x 30 英吋(約38 x 76 cm)
當達文西畫他有名的「最後晚餐」壁畫時,年45歲。
其實起草圖,達文西至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,真正開始繪畫,則用了三年時間。 這麼長久的時間,達文西到底在思索什麼?
達文西在思索當耶穌說「你們之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」這句話時,大家的反應。在七嘴八舌、議論紛紛之際,這幅畫顯露出最多的心靈深處的靈魂。
光看手姿的多樣化: 巴多羅買雙手按桌,小雅各和安得列的手呈現懷疑,彼得轉身時手握餐刀,猶大捏緊的手中握住賞錢,約翰清白的手,耶穌攤開的手,多馬豎指發問,大雅各張開雙臂,像在進行辯解,非利捫心自問表白的手勢,馬太、西門和達太相互問詢,顯的無辜的手伸向基督。
對達文西而言,最難的是出賣者猶大與基督的表情。達文西為了找到猶大的靈感,街頭巷尾到處觀察市井小民與無賴、流浪漢,最後達文西說,12門徒已用盡靈感,不知如何描繪耶穌。
的確,跟12門徒相比,耶穌的確畫的最不出色,我們只知道達文西企圖將基督畫成悲傷與順從、而非英雄的模樣。
「最後晚餐」這幅畫有幾個特點,譬如所有人物全沒有聖光,強調現實生活、普普通通的人。連耶穌頭上都沒有聖光,達文西僅只用透視法,讓耶穌成為中心,用窗口之光取代聖光,並使猶大背光置身黑暗中。猶大也不像傳統般與耶穌眾門徒分開,而是放在眾人之中,甚至靠近耶穌,以使主題更戲劇性:我身邊的人要賣我。
因此我們可以據以判斷,達文西透過這幅畫,其實就是要發揮文藝復興時代最重要的、據以反叛前時代的主題「人生與人性」。
而達文西的困境,也在於他這人文主義的特質。既為神子、又為人的耶穌,該如何表達? 哥德時期,也就是文藝復興初期,畫家們仍受中古繪畫觀念的影響,將耶穌與馬利亞描繪的只有其神性,其人性特質包括痛苦、哀傷、驚懼....全淡化到難以察覺,甚至肉體都輕飄飄彷彿是個靈體。
而文藝復興晚期,卻出現完全相反的狀況,將耶穌的人性特質凸顯到難以察覺祂還是神的兒子。 這狀況到經歷宗教革命的荷蘭畫家布勒哲爾,已經是完全否認耶穌的身為神子的特質了。 |
|